恶性肿瘤,在很多人眼中是“疾病之王”、“人财两空”的代名词。其实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很多肿瘤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生存率了。但是肿瘤的治疗费用和治疗难度往往比其他常见慢性疾病要高很多。同时肿瘤治疗中也出现了一些“黑幕”等不合理现象。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6月连续发布两份文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来规范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使用管理。主要的内容有哪些呢?
国家卫健委对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有何要求
1.分级管理
这两份文件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的要求,要求医疗机构根据情况将本机构中毒副作用大、风险高、用药经验少、费用贵等特点的肿瘤药物纳入限制使用级管理,与其他普通使用级的抗肿瘤药物进行区分。
文件还对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也做了条件限制,特别是限制级抗肿瘤药物,更是要求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才可以使用。并且医疗机构还需要向卫健委上报其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同时要对其使用进行评估。
2.明确具体管理指标
国家卫健委此前多次对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方面发布过文件,但是因为缺乏具体实施的要求以及明确的考核指标,落实到医疗机构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而此次《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对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处方审核等方面直接提出了6大指标,明确了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的基准,并且对每个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说明。包括了限制级和普通级药物的使用率、金额占比、除非合格率、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及报告率、病理诊断和检测率、拓展性临床试验比例6大项。使得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实质性管理。
3.抗肿瘤药物方案制定
因为抗肿瘤药物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指南每年都要更新很多版本,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可能跟不上最新指南,给肿瘤患者制定的方案可能并不是最优的。所以文件明确指出,首次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应当由肿瘤诊疗能力强的医疗机构或者各个省级卫健委按照标准和程序遴选的医疗机构制订,鼓励三级医疗机构参与制订。对于病情明确、稳定的患者,则可以在其他医疗机构执行制订好的治疗方案,这样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也方便患者就医。
结语
抗肿瘤药物因为价格昂贵、机制复杂、副作用大、药物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一旦使用不合理对患者的身体会产生极大损害,所以国家卫健委的两份文件对于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文件的落地,相信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也会越来越规范。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